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跨考網公共課政治復習指導正文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28)_跨考網

最后更新時間:2010-09-29 10:01:15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1、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消滅剝削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要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首先要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至于公有制的具體形式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明確提出了在存在國家的情況下,公有制采取國有制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單一的歸全社會所有的公有制。

  社會主義必須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因為只有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和目的。具體地說,社會主義必須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正因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所以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首先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

  第二,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fā)展生產力。當社會主義制度公有制建立起來后,公有制自然就不再是社會主義直接追求的目的,公有制的任務首先應是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

  第三,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礎上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是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社會主義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生產力要有較高程度的發(fā)展;二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第四,實行公有制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國家整體利益、社會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保證,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結合,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周期性經濟危機和經常出現(xiàn)的社會經濟震蕩。

  2、經濟運行和發(fā)展的自覺性、計劃性與比例性

  任何社會的國民經濟發(fā)展,都需要和會有一定的比例。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比例性,主要是通過自覺地、有計劃地調節(jié)而實現(xiàn)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計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再存在商品經濟,也就不再有市場。他們認為經濟的唯一調節(jié)者就是計劃。計劃不是憑空的、隨意的,而是根據(jù)社會需要提出的。

  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歸根到底是總供給與總需求以及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

  列寧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實行計劃調節(jié)或計劃經濟,來自兩方面的要求:社會化大生產和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列寧提出了制定經濟計劃的一些原則:首先,經濟計劃不是固定不變的指令,計劃應根據(jù)經驗來補充、發(fā)展和修改;其次,經濟計劃不是憑主觀隨意編制的,而是要有科學根據(jù),應根據(jù)技術條件和科學理論制定;最后,經濟計劃要區(qū)分輕重緩急,應有重點,執(zhí)行經濟計劃時應貫徹重點。

  3、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

  任何社會經濟制度中,都有一定的分配方式。社會主義生產是公有制基礎上的生產,因而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的對象,是由社會主義社會所達到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決定的。馬克思認為,勞動生產的社會總產品,在分配給個人前,應首先進行如下六項社會扣除:(1)用來補償消耗了的生產資料部分;(2)用于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3)用來應付不測事故、自然災害的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4)社會管理費用;(5)用于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部分,如開辦學校、醫(yī)院、療養(yǎng)院等;(6)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設立的基金。前三部分可總稱為社會生產基金;后三部分可統(tǒng)稱之為社會消費基金。

  由于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已不存在商品經濟,因而按勞分配采取個人消費品的實物分配方式。

  為什么在社會主義經濟中要實行按勞分配呢?首先,這是由生產力的現(xiàn)實狀況決定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還沒有同時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還只是或主要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次,這是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關系,特別是公有制決定的。

  未來社會主義制度只能實行按勞分配這種平等權利,但這種平等權利還是一種形式上平等而事實上不平等的權利。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是指:(1)每個勞動者的體力、智力不同,提供的勞動多少便不同,而社會默認這種不同的天賦,從而默認不同勞動者的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2)每個勞動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不同。

  4、為實現(xiàn)共同富裕而大力發(fā)展生產力

  社會主義社會和********社會,不僅需要通過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使人們過上富裕的物質生活,而且要使他們獲得全面發(fā)展。共同富裕和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程度,要以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程度為轉移。

  在社會主義和********社會,既要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生產力,又要進一步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在新的社會制度下,全體社會成員將日益充分地支配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發(fā)展資料。生產力越發(fā)展,社會財富越豐富,享受資料和發(fā)展資料所占的比重將會越高。

  發(fā)展生產力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多投入,多產出,即主要依靠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產品數(shù)量,而勞動生產率沒有提高;二是少投人,多產出,主要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xiàn)共同富裕。

  [重點難點分析]

  1、當代資本主義既有一定的生命力,又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

  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有兩個角度,一個角度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實的關系,另一個角度是從時間上看,當前的形勢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關系。

  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的過程。當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已經發(fā)展到與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的地步,受到生產關系的阻礙時,這種生產關系要被打破,將被新的生產關系所取代。資產階級既創(chuàng)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會化的生產力,又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xiàn)代工人階級。從時間角度看,當代資本主義遲早要為社會主義所代替。

  從現(xiàn)實來看,在一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在生產力,還是在生產關系方面,都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一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的新變化主要表面在:第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xiàn)了新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新技術的重大突破和迅猛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新技術革命對生產力的重大推進作用,超過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阻礙作用。而且,在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的條件下,社會財富也隨之增加了好多倍。第二,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資關系得到了調整,工人勞動時間、生活條件已有重大變化。第三,為適應新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資本主義不僅在經濟關系方面進行了調整,在經濟運行方面也有機制上的調整與變化,即在實行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人了計劃機制,將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結合起來,發(fā)揮政府調節(jié)經濟的作用。在當代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還有一定的生命力。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來看,從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趨勢觀察,資本主義終將為社會主義所代替,這是必然的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代替的途徑和方式會與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2、過渡時期既不是一個短暫的時期,又不能社會主義社會納入其中。

  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關鍵是掌握過渡時期的特定時限區(qū)間。我們對過渡時期不能把它人為地縮短,也不能把它任意地延長。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曾犯過這兩方面的錯誤,給我國各方面建設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所以,理解這個問題時,應該能夠結合我國實踐,總結其中的深刻教訓。

  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不會是一個短暫的階段,主要是因為:要進行一切社會關系的根本改造,要消滅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改造和消滅剝削階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分散的農民經濟組織起來,建立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大農業(yè),更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新的社會主義的生產、交換、分配制度和經濟體制,同樣是一個需要逐漸組織和發(fā)展的過程。我國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過對過渡時期長期性認識不足的問題,在實踐表現(xiàn)為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犯過急于向社會主義過渡、形式單一等錯誤。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將從資本主義社會消亡轉人********社會的整個歷史時期,劃分為三個相互聯(lián)系和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階段: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的過渡時期;********社會第一階段,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的高級階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馬克思所講的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的過渡時期,顯然講的是過渡到********第一階段即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時期。我國在“左”的理論盛行時期,曾把馬克思所說的過渡時期,錯誤地理解和宣傳為過渡到********高級階段的時期,因而把********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納入過渡時期的歷史階段中?!白蟆钡囊惶浊怦R克思思想,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

  [概念辨析]

  按勞分配 按需分配

  存在的社會階段不同 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

  實現(xiàn)條件不同 生產力還沒有發(fā)展到極高的程度,全體社會成員的各方面的需要還不能得到最充分的滿足,因此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隨著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生產力水平的高度增長,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會將實行按需分配

  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

  社會生產力水平不同 社會主義社會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舊的社會分工還存在。勞動對每個勞動者來說,還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舊分工已經消失。人們可以根據(jù)需要和意愿變換工作,勞動已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分配方面不同 生產力還沒有發(fā)展到極高的程度,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社會將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輔助閱讀]

  結合黨的十五大的有關精神,談一談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關于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思想與我國現(xiàn)實有何不同。

  解答:(1)在所有制方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認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要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首先要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他們設想社會主義公有制應該是全社會占有生產資料的單一的全民所有制。在公有制的具體形式上,他們明確提出在存在國家的情況下,公有制采取國有制的形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制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xiàn)了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局面。從1978年到1994年,在全國工業(yè)總產值中,公有制經濟的產出份額由99。2%降為80。9%,非公有制經濟則由0。8%上升為19。1%。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制度?!薄胺枪兄平洕俏覈鐣髁x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敝劣诠兄频木唧w形式,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實現(xiàn)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2)在分配制度方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提出未來社會個人消費品只能實行按勞分配,并且采取實物分配的方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堅持和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提出了允許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當前,我國除了按勞分配之外,還存在經營收入、資產收益、風險補償?shù)确峙浞绞健|h的十五大提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的制度?!辈⑻岢鲆寻磩诜峙浜桶瓷a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3)在經濟運行方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認為未來社會經濟的唯一調節(jié)者就是計劃,但計劃是根據(jù)社會需要提出的。也就是說,他們預計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再存在商品經濟,也就不再有市場,因而也就不會認為社會主義經濟中還有市場調節(jié)和市場配置資源。

  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和市場都有是經濟手段。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回答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鮮明地指出要繼續(xù)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yè)課1對1+專業(yè)課定向輔導+協(xié)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guī)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shù)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xié)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yè)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guī)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yè)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lián)系,電話:400-883-2220